情调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情调小说 > 游戏开拓者 > 第十六章 MBA的命运

第十六章 MBA的命运

第十六章 MBA的命运 (第2/2页)

“1984年4月,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: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高级工商管理硕士(MBA)。7月,招生在全国铺开……440人再次被严格的考试筛选,仅留下40人步入MBA学业的起跑线上。……1986年9月,39人完成学业,赴美实习,……同年12月,荣膺MBA学位的38人归国,投入中国的改革大潮……
  
  然而,1987年9月,中国青年报社接收到MBA的呼救信号。
  
  呼救者声声叹息:
  
  ——我们,38名高级工商管理硕士,虽年纪轻轻,却无用武之地。报国无门,苦恼不堪。
  
  ——为培养我们,国家耗资百万,我们历尽艰辛。然而,培养与使用完全脱节。
  
  ——我们怀疑,国家耗费巨资办这种“国家级人才培训项目”是为了什么?
  
  ——我们不明白,我们干嘛要进行这种劳而无功的努力?
  
  痛苦的呼救震撼了报社,六名记者紧急出动,行程十几省,奔波万里路,朝一个个呼救点追踪而去……”
  
  看完这篇报道,张乐行惊奇的发现,国家耗费巨资、个人历经千辛万苦,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MBA大多居然是这样的命运。在国外这些人肯定会工作企业管理的第一线,而回到国内后,有人成为外国专家的邮差,有人成为人浮于事的科员,有人成为外语翻译,甚至有人成为“在职失业”的闲人。很多曾经鼓吹重视人才的企业领导们,这时却在到处吹嘘自己“重视人才”的理论,在他们的指导下,MBA们变成种子,等待着在群众的土壤中发芽,爬着阶梯,盼望着五十岁后能委以重任,储备着知识,期待着某天能用的上。
  
  张乐行不禁心中为这群MBA们感到惋惜,这些可怜的人真是明珠暗投了。不过转念一想,这对自己来说也是个很好的机会,毕竟以后国内的事业还是需要很多真正懂得企业管理的人,这批MBA们可以说是目前很好的人选,相信经过适当的锻炼,一定能成为今后的助力。
  
  张乐行把报道又仔细看了几遍,可惜没发现任何可以联系到这批MBA的方式,估计这也是报社为了保护他们而做出的处理。摆在张乐行面前的有两条路:一个是发电报给报社,询问MBA的情况,不过估计效果不理想,MBA们不是想走就能走得了的;另一个是找关系,这样可能会有效果些,毕竟这是在国内。说到关系,张乐行不由得想起去年结识的王斌,小伙子人不错,关系也很广,当初旭日软件挖人还多亏了他帮忙,看来这次又要麻烦他了。
  
  出租车缓缓的停在旭日软件位于中关村的办公楼前,张乐行匆忙拿了一把钱塞给司机,拿上行李,急急忙忙的跑向万琳的办公室。当张乐行推门而入时,万琳正在沙发边看着资料,看那表情估计是在为明年的软件大赛而头疼呢。
  
  把行李箱靠沙发放好,顾不上万琳一脸的惊讶,张乐行着急的问道;“你这有王斌的电话吧?”
  
  “有的。老板,你看起来好像有些疲倦,要不要不先休息一下?”万琳有些关切的问道。
  
  “没事,有事急着找他,先把号码给我。”
  
  万琳点点头,起身走到办公桌旁,从桌上拿了一个小本子递给我。
  
  “老板,我记在最后一页,你看一下。”
  
  “谢谢。”我接过本子翻到最后面,按照上面的号码开始拨号。
  
  电话很快接通了,听筒里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,“喂,您找谁?”
  
  “王斌,我张乐行,刚从机场来的。”
  
  “哈哈,我估摸着你该来了,只是没想到你来的这么快。”
  
  “回来一趟不容易,找个地方一起吃个饭?”
  
  “是不是又有什么事情要帮忙啦?”
  
  “嘿嘿,我在国内朋友不多,也就和你熟点。”
  
  “行行,我就知道,吃你一顿饭不容易。”
  
  ……
  
  张乐行对北京不算太熟,说道找吃饭的地方只能靠王斌这个地头蛇了。在办公室等了一会,后下传来汽车喇叭的声音,张乐行推开窗户往楼下一看,王斌来了。
  
 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,最新、最快、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!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和离后,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,开局混沌道体!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:开局满级力量,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: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