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调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情调小说 > 红楼御猫 > 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堂大变动

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堂大变动

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堂大变动 (第1/2页)

国朝的官俸早就成了大问题,甚至于曾有新科进士当众吐槽说过一句话:自古官俸之薄,未有若此者。
  
  开国时太祖所定之俸禄,品阶最高的正一品岁俸一千零四十四石,本色三百三十一石,折色七百一十二石,折银二百六十六两,折绢五十三匹,折布三百五十六匹,折钞七千一百二十八贯……
  
  而最低的从九品岁俸却只有六十石,本色四十二石,折色十八石,折银二十五两,折绢五匹,折布九匹,折钞一百八十贯。
  
  按照本朝官俸的计算方式,基本上都是以粮米计算,支付则是米物兼给。米为本色,物为折色。由于折色物品及宝钞日贱,官俸比例不变,官员实际所得是越来越少。
  
  不说别的,绢布这种东西,随着江南、蜀中等地的纺织业发展,绢布的价值百年来贬值一半有余。
  
  户部前些年总是入不敷出,常常拿绢布代替俸禄发给百官,直接导致很多官员在领到俸禄后,还得低价卖给城中布商。
  
  这么一来,俸禄是又一次的变相缩水了。
  
  官爵高者或是家有产业者还好说,像是清水衙门的中下层官员,节衣缩食都不一定能养活家人。
  
  老圣人为何被文武百官奉为圣主,就是因为他老人家曾多次下旨,令户部大开便利之门,给“家中困顿”的官员借银子……
  
  而且动不动就大手一挥赏赐百官,如此“壕无人性”的君王,谁能不爱?
  
  而截然相反的当今,刻薄寡恩的名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,就是在昭武年间统管户部时,多次上书要禁止官员从户部借银,并有意追缴亏空。
  
  这事吵吵闹闹几十年,一直到元祐七年开始,户部的存银多了起来,官俸的发放由粮米改成了现银,这才让文武百官不再那么拮据。
  
  当然了,盛世的来临就意味着银钱相对来说要贬值许多,官俸百年不涨,就那点俸禄,真不够官老爷们维持他们优渥的生活。
  
  特别是京城的那些清水衙门,譬如翰林院的那些人,穷翰林不是白白被叫的。
  
  涨薪的要求很早就有人私下里讨论过,但却无人敢将其摆在明面上。
  
  读书人嘛,要的就是一个面子。
  
  动不动拿银子挂在嘴边,传出去还怎么在仕林中混。
  
  但贾琮就不一样了,他今日将这事一提,咱先不说会不会有人“鄙夷”他浑身充满了铜臭味儿,就单说为中下层官员谋福利,正常人都得感念这个大恩吧。
  
  ……
  
  皇帝老爷应了贾琮之所请,传了财神爷林尚书入宫,君臣二人在勤政殿研究了许久,最终草拟了最新的官俸制度。
  
  内阁很快就收到了皇帝的口谕,在菜市口杀的人头滚滚时,官俸翻了一倍的圣旨就传到了京城各处。
  
  而且不止如此,在涨薪的同时,皇帝还下旨工部在京城挑选合适的位置,为中下层官员修建“公租房”,据说是一水的两进小院,专门以极低的价格,租赁给无力在京购买宅子的官员。
  
  哎呦喂,这个消息对于那些穷翰林、穷御史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恩典。
  
  很快,那些因为皇帝老爷拎起刀把子,砍的人头滚滚而人心惶惶官员立马忘记了曾经的酒肉朋友,一窝蜂的往通政司递折子,高唱诵歌,山呼万岁。
  
  就连最刚正不阿动不动拽着龙袍喷唾沫星子的海刚峰海大人,都写了一封折子送到了御前。
  
  折子里的内容特有意思,前面附议赞颂了皇帝老爷对百官的爱护,后半段是话锋一转,说既然官俸涨了一倍多,百官的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,自然要用心为国朝办事。
  
  而且既然正经的官俸已经足以让官员享受优渥的生活,那么那些“冰敬”、“碳敬”等等补贴银是不是就该取消……
  
  这份折子也不知是哪个身着飞鱼服的人传出去的,京城的舆论风向很快就由皇权下乡的事变成了大家一起来喷海刚峰。
  
  初十这日恰逢休沐,贾琮一大早就跑到了黄华坊林府。
  
  黛玉说起了这两天朝野的大辩论,据说海刚峰一人独战满朝文武,甚至在国子监的一场论道会上撂下了狠话,他要打十个!
  
  说实在的,像是“冰敬”、“碳敬”这种变相的补贴,只要不过分,贾琮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  
  但海刚峰这种眼里不容沙子的廉洁君子认为,只要不合规矩,那就是变相的贪墨……
  
  算了,这种事贾琮可不敢掺和,海老爷的攻击力那是真的强,还是让这群大佬们自己去斗法吧。
  
  贾琮瘫在阳光下的摇椅上,吹着和煦的春风,品着林姐姐亲手煮的茶,生活美滋滋。
  
  “海公这是替林姐姐挡了灾,也亏得是海公,放别人可能真抵不住满朝文武的强大攻势。”
  
  黛玉将剥好的橘子瓣递到贾琮的嘴巴,笑说:“我原本还发愁呢,初六的大朝我算是把士绅得罪了大半,还不知道会被多少人骂呢,没想到隔天就传出了海公谏言罢去‘冰敬’、‘碳敬’的事。”
  
  “巧吧?咱们太子爷让人传出来的事。”
  
  贾琮一口吞了橘子,顺带还舔了一下黛玉光洁温软的指腹,令黛玉羞恼的在他脑瓜上轻敲了一下。
  
  事情太过巧合了,贾琮还没派人去查呢,元春就派人传来了消息,让贾、林两家最近消停点,别闹事。
  
  太子刘弘跟皇帝说了下,暗中让龙禁卫把海刚峰折子上的内容传了出去。
  
  当然,这事皇帝还特意跟海刚峰打了招呼,拿人家给闺女挡了枪,也得跟人商量一下,不能寒了忠臣的心不是。
  
  黛玉歪歪脑袋,琢磨了一阵开口道:“那我可得去给海公道声谢……”
  
  “可别!”
  
  贾琮翻身坐起,正色道:“这事可不是简单的挡枪,海公是想借这场论辩,给反贪大业定调呢。”
  
  嗯?
  
  黛玉的心中起了疑惑:“海公不是礼部侍郎么?他怎么会想到反贪的事?”
  
  贾琮指了指天,应道:“新政进行到现在,田地的事儿算是基本上搞定了。当下最要紧的是两件事,一是革新官制,二是整顿吏治。整顿吏治需要一个刚正不阿的正人君子,除了海笔架,还有谁更合适?”
  
  黛玉捂嘴惊呼:“海公要去刑部?”
  
  贾琮摇了摇头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和离后,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,开局混沌道体!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:开局满级力量,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: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